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年轻没有失败——丹凤县绿晟牧业专业合作社创业路

2015-11-17 贾军平张洁 丹凤论坛

一起创业的好伙伴陈再生(前)和董宝英

“去我们合作社的养牛场看看吧,” 如约见到的年轻人,让人眼前一亮。亲切的微笑,热情的握手,简洁明快的谈话,让彼此间的距离瞬间拉近。他就是返乡创业大学生,丹凤绿晟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80后小伙陈再生。


青山绿水间的养殖基地

行在去寺坪镇通往腊塬村大河爬沟的山间小路上,感受着沿途的自然风光,呼吸着像过滤过似的清新空气,身心顿时从城市的喧嚣中沉静下来,陶醉在这片美景里。不用解释,我们便明白了他为何要将合作社选在这儿的原因。

陈再生出生在丹凤县寺坪镇大河爬沟的深山里,从小就怀有远大的理想,想走出大山开启属于自己的人生旅程。2005年从大学毕业后,运用自己学到的计算机信息专业知识,在南方找到了一份年薪10万多的设计工作。这在如今看来,也是一份令人艳羡的美差,但陈再生不是一个平庸的人,他想趁年轻闯闯。后回西安开公司,年轻的热情背后是现实的残酷,公司倒闭了。陈再生忍痛变卖了所有家当,只留下一个大瓷碗。在他心里依然有一个信念:只要还有一口气,还有一碗饭吃,他就一定会再站起来。正是由于他不服输的劲头,感动了一家娱乐公司的老板,让他有了一份新的工作。一个月被破格提拔为领班,三个月坐上了副经理的位子,不到半年被提拔为部门经理,这一个个惊喜的背后有陈再生不为人知的付出和他骨子里过早成熟历练成的责任和担当。

正在他工作顺风顺水的时候,父亲突患重病,母亲身体也不好。这让原本就一直揪心挂念家里的陈再生,异常痛苦。频繁穿梭于腊源村和西安的陈再生,渐渐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在事业和亲情面前,他选择了后者。因为幼时贫脊的生活和过早步入社会的艰辛,使他更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要尽最大努力为父亲治病,担负起照料一家人的责任。

回到家乡,看到越来越好的植被,纯天然的原生态环境。陈再生决定养牛。按耐不住激动,他向早就有创业梦想的同窗好友董宝英说了自己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

就这样,陈再生辞掉了月薪8000多元的工作。公司老板表示公司永远欢迎他回去,将拿出3万元作为路费送给他。陈再生眼含热泪,谢绝了这份深情厚意。

2013年是不平常的一年,陈再生和董宝英两个年青人回到了老家,在大河爬沟半山腰修通了三里多的路,选址、规划、建成了他们的独立王国――丹凤县绿晟牧业专业合作社。为了省钱,很多活都是自己干。陈再生脱了一层皮,本来就黑的董宝英更是晒得像黑人。

32头优良的秦川牛从咸阳运回来了,黑麦牧草种上了,电脑监控室、筹备室、检测室、饲料加工房,标准化圈舍都建全了。合作社由陈再生任理事长,董宝英等三人任理事。吸纳社员22人,由养殖大户及专业技术人员和贫困户组成。

合作社秉承“农户效益第一”的经营理念,采取基地繁育,社员分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销售的模式,把养牛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以秦川肉牛繁育,销售为主,集生态养鸡、肉羊、冷水鱼和牧草种植加工生产为一体的立体式、综合性、规模化农场,带动100户群众实现年产值近千万的收入,为当地群众搭建了一个平稳致富增收的新平台。成为了丹凤县生态养殖的观摩学习交流点。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腿更长的路,虽然时下还有因为资金不足,社员收益周期过长的问题,制约着产业链的发展,但,目标在前方,路在脚下,年轻没有失败,待看创业路上山花烂漫,处处春光!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网络或原作者,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是一种鼓励 | 分享传递快乐


陕西丹凤



丹凤最大综合性资讯平台


① 最早开通、最贴近民生、关注人数最多!

② 每天都有新内容,使您能第一时间掌握本地资讯!

③ 最具活力公众号,展示魅力丹凤新平台!


订阅方法:本页标题下方,猛戳“陕西丹凤”迅速订阅(推荐)

搜微信号:“danfengluntan” 或搜公众号“陕西丹凤”

手机扫描二维码

联系QQ:2755318016(搜索添加好友)

投稿邮箱:2755318016@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